显示标签为“创意思维”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创意思维”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8年6月3日星期二

创意创造财富(续)

在上篇文章中,我与大家分享了要开创充满商机的创意点子所应该具备的几点条件。但如何鉴定一个创意点子是否是充满商机呢?来自Doblin Group的Larry Keeley 提出了三项重点:Desirability、Viability及 Feasibility。在Kwerkus Six,我们则利用同样的原则,换上了比较易懂的字眼,那就是:Business,Usability,及 Technology(简称BUT)。

以下就与大家分享BUT的原则:

1. Business/Viability(生意、商业)
一项创意点子,如果从中能够发展出商业价值的话,那么就表示它符合了BUT里的第一个原则了。“这产品能够卖吗?”“可以赚多少钱?”等的问题都是必须被解答的问题。

2. Usability/Desirability (可用的、想用的)
如果在“这点子有什么用处吗?”“有人要用吗?”“大家会想用吗?”等问题中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这点子就只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罢了。就算只是单纯的有用处,却无法引起“大众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使用者的话,只怕那点子也无法生存很久。

3. Technology/Feasibility(技术、可行性)
这是从技术方面为考量的。一个点子是否真的可行,有赖于当时的技术是否能够把点子从无变有,并支援持续的发展。若当时的技术并不够成熟的话,那么则不需在浪费时间在该点子上。把该点子暂时放下,等下次技术成熟时再考虑还不迟。

 

这三项原则缺一不可。如果一个点子符合可用及技术的原则,但却没有商业的价值(图中A)的话,那么也许可以是一个回馈社会的好产品,但在利益为大前提的商业社会中,可能就行不通了。若是一样产品符合可行性及商业价值,却没有想用的价值(图中B),那么绝对会是一个败笔。试问,一个没人想用的商品,会成功吗?摩托罗拉(Motorola)过去在通讯科技及手提电话制造业中可说是佼佼者。过了多年,摩托罗拉还是拥有很强的技术及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在可用性方面却还在原地踏步。摩托罗拉手提电话的用户应该了解使用它们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结果是,摩托罗拉渐渐淡出了手提电话的市场。如果一个主意有商业价值,也可以提供很好的用处;但却没有足够的技术来发展的话,那么就只能想想就好了。当然,我们应该积极地等待,甚至去创造所须的技术来发展我们的点子。但在那技术成为事实之前,要发展该主意是不可行的。但,如上图所显示,如果一个创意点子是在X的位置的话,那么这点子就极可能会是一个成功并可以开创商机的好点子。

p/s 大家可下载最新一期的〖创意思维〗电子报

p/s 若大家对『创意思维』有兴趣,可留言告知电邮。我会将电邮加入mailing list 里,那么就可以定期收到并读到其他同事所写的创意思维短文!

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创意创造财富

一个创意无限,不凡俗的好主意,可以只是单纯的有趣好玩;但也可以是为个人或公司带来无限财富的起点。费德瑞史密斯(Frederick Wallace Smith)在1971年创办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创造了快递的神话,也为他带来了财富。大家都知道Levi’s牛仔裤。当周围的人都相拥去淘金时,李维史特劳斯(Levi Strauss)却观察到市场的需求,进而发明了由帆布制成的工作裤。这与众不同的想法,不但创造了至今仍广受全球欢迎的牛仔裤热潮,更为李维史特劳斯赢来了全球的财富。还有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别人看似平平无奇的环境中,运用创意,去开创与众不同的成就。

要开创充满商机的创意点子,我认为至少必须具备以下的几点:

  1. 拥有入微的观察能力
    所谓入微的观察能力,并不只是单纯地注意四周所发生的一切。同时,你也必须能够很快地把所看到的景象进行处理及分类,把不重要的“去掉”,把重要的讯息“留下”。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在看似平平无奇的环境中,发掘商机。相反地,入微的观察能力也可以让你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发现潜在的危机。
    本田汽车(Honda)创办人本田宗一郎(Soichiro Honda),看准可能发生的全球石油危机及美国汽车的高耗油量的缺点,在1972年成功打着省油的优点,进军美国市场。几年后,本田宗一郎也观察到美国对日本汽车进口的情绪反应,大胆在美国本地设厂装配汽车;并除了厂长外,一律聘请美国人。Made In USA 的本田汽车,让本田企业在几年后美国政府宣布对日本汽车限制进口时所受到的影响比起同业中,相对的低。
  2. 勇于质疑,否定权威的精神
    质疑标准,凡事多问为什么,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是在所谓的标准下,却没人知道为什么的缘由下,周而复始地被重复着。“这步骤需要吗?为什么呢?”“不知道耶!以前人这么做我就跟咯!”。别感到惊奇!你会看到很多类适的情况。勇于质疑,否定权威让你看到改善的空间。别小看这小小的改善空间。也许就是在这小小的改善空间里,你会找到无限的商机也说不定呢!所以,勇于质疑,否定权威,丢掉其他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就是开创创意的起点。宏观来说,勇于质疑,否定权威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向前迈进的原动力!
  3.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勇于质疑并不足以让我们开发商机。只有在质疑过后,大胆地作出假设,如改善的计划、新产品的设计等;并进一步多方面及细心但不畏缩地求证,把创意点子变成实际成果,那才是带来财富的第一步。求证是为了证明自己创意的理论是对的。如果多方求证后证明是相反的话,切记必须接受事实,并再接再厉。

成功开发充满商机的创意点子,实现财务自由,我想信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以上的三点,并不足以代表所有所须的条件。再说,如文中第二点所说的,欢迎大家本着质疑及否定的精神去求证鄙人所说的(我甚至不是什么权威,所以大家实在应该怀疑鄙人的观点)。共勉之!

参考资料:

  1. 赢在创意 / 罗威编著
    2003,爱迪生国际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 Wikipedia - Honda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nda
  3. Wikipedia - Soichiro Hond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ichiro_Honda
  4. 走出思维定势 / 作者:吴金才、编辑:李邦龙
    http://www.jsjy.gov.cn/art/2007/04/11/art_162_14245.html

p/s 若大家对『创意思维』有兴趣,可留言告知电邮。我会将电邮加入mailing list 里,那么就可以定期收到并读到其他同事所写的创意思维短文!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企业与创新思维

想象你坐拥一个企业,拥有一群肯为公司拼命的资深员工。每一次业务会议,主任们都能够确实报告所策划的一切。公司业务看似稳定,但作为一个领袖,你知道外面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大。它们都伺机想从你的企业中,分一杯羹。你想:居安思危,应该改变了!可是,改变什么?如何改?

如果你正面对着以上的问题,你企业所需要的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C·Prahalad & G·Hamel)在1990年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可延展的能力[1]。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如何寻找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单单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来看,企业中的创意及原创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没有创意,根本不可能建立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在如何把创新框架变成团队的文化。很多人误会,创新思维是与生俱来的天分,而且是个人,是在夜深人静,灵机一动的的表现。其实这是不对的。创新思维,是能够通过后天的训练及练习得来的。创新的点子,是可以在团队中,通过技巧及一些工具,讨论出来的。

大多数人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Phonograph)[2],但鲜少有人知道爱迪生创意的背后是一个壮大的团队。通过创意思维的训练,你企业的团队将可以开发出与众不同的企业方案、产品,进而把公司或企业带向一个全新更高的平台。领导者更可以建立一个特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手中,一枝独秀。

 

 

 

 

 

 

p/s 若大家对『创意思维』有兴趣,可留言告知电邮。我会将电邮加入mailing list 里,那么就可以定期收到并读到其他同事所写的创意思维短文!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从软件开发员眼中看『创意思维』

身为一位软件开发员(Software Engineer/Developer),时常得思考如何把软件设计的完美,无论是在其功能上,或是在界面设计上。但,我常发现,我会循规一些特定的模式去思考。很多时候不知觉中,我已经把自己设置在一个自己设定的框框内。

第一次接触到『创意思维』,才知道原来思考可以如此地有趣。虽然现在我与伙伴创设的公司 Kwerkus 6 主要是帮助一些公司开发创意框架(Innovation Framework),并提供创意思维的训练;但负责创意课程的其实是我另一位伙伴,所以我学到的创意思维技巧还是少之又少,对创意思维的发展所知更是有限。所以,这篇文章纯碎只是从我有限的知识及身为一位软件开发员的身份中去与大家分享『创意思维』重要性。

1。身为一位受训的软件开发员,我们常会循规一些特定的模式去思考。学习创意思维,可逐步打破旧有的思考模式,进而能够全面地思考所有的可能性。也许是惰性使然,多数人在寻找解决方案时通常会倾向于第一个想到的方案,或方便自己实行的方案;或旧有的方案。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是否已经考虑了全部的可能性(Possibilities)呢? 这些在寻找软件解决方案(Solution)或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2。『创意思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便是观察(Observation)。观察现有的程序、观察用户使用程序的过程;或圈定新点子,这些都需要有技巧性及入微式地观察。

3。模拟(simulation)或原型发展(Prototyping)则是另一个在创意思维下常被用的技巧。每当圈定了一些方案,与其任选其一,创意框架会鼓励开发员制造模型或原型。通过这技巧,软件开发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方案的利与弊,并轻易地确定哪个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以上的只是一些『创意思维』能在软件开发工程中所带来的好处。在现阶段,我会与同事们携手设计一个适合软件开发工程采用的『创意框架』或『软件开发的创意思维方法学』(Methodology)。希望完成后能够与大家分享!

p/s 写这篇短文是为了放入公司每月的newsletter里。若有朋友对『创意思维』有兴趣,可在此留言。那么就可以读到其他同事所写的短文!